“各位老乡们,如果在田间地头有人晕倒怎么办?” “比如说今天是毛家寨庄大集,在大集上,有人突然晕倒怎么办?”这别开生面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在场村民们的注意力。原来,这是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助产系志愿者服务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开展的“急救知识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建党百年献礼。
5月8日上午,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志愿服务队一行7人自行驱车六十公里来到安丘市官庄镇毛家寨庄村,这是他们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的第一站。虽然现在是农忙季节,但是乡亲们听说来的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他们早早就坐在明亮的群众活动室内等着,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安丘市毛家寨庄村地处丘陵,以前环境条件较为艰苦,近几年经过国家精准扶贫,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改善,村里的医疗条件也提高了很多,但是村民的急救知识普遍较为匮乏,遇到突发状况,经常是束手无策,其中急救知识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村委会、帮扶干部和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志愿服务队在急救知识普及培训方面想到了一起,这次活动便顺理成章组织起来了。


考虑到村民对医学专业知识理解的层次不够全面,讲解老师通过最贴近村民生活的情景举例,于是就有了开头这一幕,丁效华老师的案例教学法,一下子拉近了与老乡们的距离。有人就开口回答,“把人扶起来。”也有人说,“打120,等医生来。”丁效华老师讲到,“那你们知不知道,心脏停止跳动后,留给我们的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6分钟,我们过来的时候留意过,离你们最近的乡镇医院医生到达现场至少也得十分钟。”“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啊?我们又不是医生,我们什么也不会啊。”村民语气中充满无奈。“急救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而是我们普通群众都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如何去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跳,没有心跳后怎样去紧急处理?”丁效华老师继续用接地气的语言引导村民学习急救知识。

心脏停止跳动后,第一目击者是最关键的救护力量。丁效华老师首先从如何正确评估突然倒地的病人是否还有呼吸、心跳开始讲起,接着对胸外心脏按压分步骤讲解,主要包括按压姿势、部位、深度、频率等。然后又讲解了如何用仰头抬颏法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及人工呼吸时的注意事项等。同时,陈立珍老师、宋伟老师等志愿者走到乡亲中间,利用带去的模拟示教人进行了单人CPR的完整操作演示。“一定要找对按压点。”“胳膊要伸直。”“别紧张,先呼救,把手指伸到脖子上,找他的动脉。”“按压的力度要下陷4-6cm。”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乡亲们放开了胆子,也跟着一遍遍地练习了起来。有的村民时不时拿出手机录像,记录规范操作步骤,并提出了问题,这样的操作会不会给人体造成损害。志愿者答复说,只要操作规范,不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会有造成肋骨骨折的可能性,但是中国民法典最新规定,因为救人造成的被救助人损害,救助者不承担民事责任。通过手把手示教、面对面指导,大部分到场村民能在很短时间内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

听完志愿者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讲解后,村民们还是感觉不“解渴”,还想了解一些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其它急救知识。志愿者表示,我们准备的是“点单式”急救知识培训,乡亲们点什么“菜”,我们就培训什么知识。话音未落,一个年轻的妇女提问到,当身边有老人或者小孩喝水呛了怎么办?当小孩子吃果冻或者不小心把圆珠笔头放进嘴里呛噎了,怎么处理?就着这个问题,祖国胜老师讲解了大家比较关心的气管异物处理的操作方法——海姆立克法,并进行了面对婴幼儿和成人遇险时不同操作方法的示教。示教模型在乡亲们之间传递着,现场掀起一片热火朝天的学习场景,对每个人来说掌握的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关键时刻能够救命的一项技能。接着,村民们还表达了面对触电、溺水、创伤、出血、食物中毒等如何急救的学习需求,志愿者给了一一详细的解答。

培训活动结束后,村民们主动跟志愿者交谈,虽然以前从电视上、网络上也接触过一些急救常识,但是不系统、不全面,更没有实际操作过,通过今天的学习,自己掌握了急救技能,如果再有身边人遇到突发状况,就有信心、有办法应对了。当志愿者们准备离开时,村委会负责人谈到,这次培训非常实用,现在是农忙季节,还有部分人没能前来学习,等农闲了,想邀请志愿服务队再来。志愿者将乡亲们的需求记到了备忘录里,并承诺只要他们有需求,打一个电话一定还会再来。